close

投影片5  

由奈沙馬蘭所執導的電影《分裂》,以一位患有人格分裂的凱文為中心發展,透過該角色綁架三位女性的案件,以及一名心理醫生探詢凱文心理狀態等旁故事元素,創作出的驚悚故事。電影整體而言,保持了奈沙馬蘭一貫的懸疑風格,以及他過去擅長恐怖氣氛營造的水準。他以人格分裂病患結合多重人格共用一副身軀,並可改變個性、體質甚至性別、年齡等特性,巧妙結合了帶有神祕色彩的奇幻元素。在《分裂》的劇本撰寫上,奈沙馬蘭將絕大部分的焦點集中於探討內心黑暗面的敘事手法十分有趣,在各橋段的串聯以及內容深度的琢磨上,也都有不錯且非常細膩的表現。

就個人而言,欣賞《分裂》的重點有三:一為奈沙馬蘭在懸疑電影的製作上,有著獨具一格的特殊風格;二為詹姆斯麥艾維在人格分裂角色上的詮釋,有非常精采且卓越的表現;三則是在結局頗具巧思的安排,足以看出奈沙馬蘭想要創作系列電影(或是所謂「奈沙馬蘭共同宇宙」)的企圖心。對喜愛奈沙馬蘭作品風格的影迷們而言,無疑是令人驚喜的亮點。

在《分裂》的故事呈現上,整部電影瀰漫著陰沉又讓人喘不過氣的低氣壓。除了詹姆斯麥艾維在詮釋人格分裂成23種人格的主角上,有十足驚人的表現。透過不同鏡位拍攝的角度、善用狹小空間以及流暢的運鏡技巧,在畫面的呈現上成功營造出令人無法喘息的壓迫感。這對一個自稱是希區考克大粉絲的奈沙馬蘭而言,在影像上的琢磨確實下了不少工夫。

另外,故事當中不斷穿插女主角被叔叔性侵的回憶片段,配合故事最終透露的囚禁地點,暗示著凱文以及女主角兩人在這起綁票案中不斷探索內心的本能獸性,前者以感性面回歸原始本能,後者則以理性面成長成為成熟的個體。正如同奈沙馬蘭2000年所執導的《驚心動魄》,描述一位被神秘人物激發成為英雄的大衛,在一連串的內心探索過程之中,逐漸正面自我特質。而不論在探索的過程,人趨向是好還是壞,《分裂》與《驚心動魄》兩部作品似乎正是正反兩面互相呼應的作品,同樣探討探索自我心靈的教材,也是奈沙馬蘭在描繪心理恐懼、懸疑驚悚以及神祕超自然力量等元素上獨特的地方。

就故事而言,電影中的詹姆斯麥艾維雖然只演出5種凱文的顯性人格,並在同一時空中看見其流暢又自然的人格轉換。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各種不同人格對於爭奪「光」—即主導權的過程十分有趣。在不少心理學的臨床報告指出,部分的人格分裂案例因各人格佔有身體主導權的時間不一,可能將某些特定人格的「時間」發生斷層。而當中設定為「海維」的9歲小男孩人格,提到有任意搶占「光」的能力,但主宰整體的時間卻非常少,令他只停留在9歲的時空當中。這似乎也暗示著凱文不想長大的心理狀態,是破碎、是可以隨時顯露、隨時消失,顯示著凱文最脆弱也最任性的一面。另外,主導綁票案過程的「丹尼斯」人格,對細節的要求以及極為潔癖的個性,似乎也暗示著凱文追求完美的一面。而不論何種人格的特質,23種人格「邪軍」的共識,便是追求第24種人格「野獸」的到來,即為最終個體成熟維完人的境界,似乎也暗示著我們人類在成長的過程中,從孩童到成人不也是經過一連串渾沌的探索,不斷嘗試著受傷、重新堅強並再度承受挫折,並改變自我的歷程嗎?

而故事中,奈沙馬蘭也利用了人格分裂所造成的生理變化,做出了超乎現實的設定。並將最終呈現的「野獸」形象,宛如魔鬼般的誕生,跳脫至神祕學甚至是奇幻的境界。當然,《分裂》始終仍是奈沙馬蘭筆下的一個電影作品,透過解離性人格疾患當中的特殊案例,衍生組合成一部精采的驚悚故事。電影故事走向在最後階段偏離現實,最終以超現實的方式解釋一切,或許推翻了前半部辛苦建立起的懸疑氣氛,使得如此的劇情轉折讓人傻眼。但電影終究是一種藝術型態的創作,正如同我們不會將本片當作是心理醫學的真實案例研究,因此就個人而言,《分裂》的故事設定縱使偏離現實,但始終是一部不錯且具有創意的嘗試。

較令個人感到可惜的是,奈沙馬蘭在對白的設計上仍無法跳脫冗長且缺乏核心價值的混亂局面。電影的節奏十分緊湊,對白的內容訊息量龐大,讓人無法喘息。在尚有足夠的消化時間之下,隨即又被緊接而來的大量對白硬塞入腦門。當電影散場後的我,回想起電影劇情片段,雖仍然可回憶起恐怖又令人印象深刻的驚悚橋段畫面,但要我舉出幾句經典對白,恐怕也只有最後出現的光頭布說了那句玻璃先生而已。

整體而言,綜觀奈沙馬蘭近年來彷彿失魂的導演作品,《分裂》似乎讓奈沙馬蘭找回當年熟悉處理驚悚題材電影的導戲手感。而最終電影巧妙連結《驚心動魄》的設計,似乎也預告了他在日後創作永續發展的野心。《分裂》在氣氛的營造上,以及故事的細膩度上,我們可以看見其用心。《分裂》算是成功打開了接下來一系列故事的起點作品,也讓我們期待在未來看到詹姆斯麥艾維所飾演的惡魔反派,以及布魯斯威利所飾演的盧克凱吉(誤)英雄人物,一同在同一個影像空間中上演對手戲。同時也期待在新一代的電影技術下,能夠看見奈沙馬蘭在未來設計更多具有創意的懸疑場景。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個人評分:
故事劇情:
透過多重人格的生理以及心理特性,結合犯罪、驚悚、恐怖、甚至是奇幻等超現實元素於一身。低氣壓的氣氛讓人喘不過氣,在呈現驚悚故事的過程中頗具巧思與創意。
(7.0 / 10)

影像美學:
利用多變化的鏡位與運鏡,諸如非水平的畫面呈現不安氣氛、低視角的上仰取景將主角的視覺份量看起來更加壓迫、大特寫的臉部取景使緊張氣氛更加強烈。在影像上,奈沙馬蘭可說是十分用心。
(8.0 / 10)

電影配樂:
曾以《潮浪王子》入圍奧斯卡最佳配樂的配樂家—詹姆斯紐頓霍華,在本片中操刀配樂。當中利用多種管樂器製造詭異的音效,低沉的弦樂製造出懸疑又神秘的氣氛,彷彿他在《獨家腥聞》中製造的緊張感,令本片加分不少。
(7.5 / 10)

視覺特效:
在片尾呈現「野獸」誕生的視覺效果,確實讓人感到驚艷。而他在追擊女主角的過程中,在獨特的攝影設計之下,確實製造出成功的壓迫感。
(7.0 / 10)

觀眾取向:(不計分)
喜愛奈沙馬蘭的觀眾、喜愛詹姆斯麥艾維的觀眾、喜愛恐怖驚悚題材的觀眾

個人總評:7.4 / 10

電影預告片:
;

 

文章內容使用圖片及影像,為電影發行商版權所有,非商業用途

內容版權所有,轉載前請先告知作者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arrow
arrow

    XXYXXYX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